多元導航:化解衝突的良方

香港社會運動及衝突持續逾半年,青少年在朋輩、家庭、學校及社會各個層面,也會接觸到相關的資訊。在兩極化的社會,彼此都期望對方能認同及接納自己的觀點。縱然看似相同的立場,但細節的分析亦可能大相逕庭。

不少年輕人反映,在激烈的討論下,很容易令彼此情緒激動,更甚是關係破裂,令昔日的好友、師生或家人都形同陌路人。但關係得來不易,既想得到身邊人的支持關愛,又希望彼此能互相理解,究竟如何化解這種矛盾衝突呢?

1. 停一停

這一段日子,比較容易牽引青少年的複雜情緒,例如悲憤、不解,甚至絕望。縱然對社會制度感到無力,亦要明白我們仍然能掌控自己的身心靈健康。

關注自己內在的需要

在面對情緒的臨界點時,我們可以選擇停一停,給予自己一點喘息的空間,關注自己內在的需要,例如停止接收相關資訊、暫停有關的討論。選擇做一些放鬆的活動,例如容許自己放空、看一場電影、吃一頓豐盛的晚餐,這些都是有效平復情緒的方法。

2. 聽一聽

在情緒主導下,我們很容易立即否定及反駁對方,希望能「撥亂反正」,讓對方認同自己,但最終多以衝突收場。

在面對彼此觀點不同的時候,我們可以先聽一聽,給予對方時間及空間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,不加批判、不予駁斥,只作簡單複述對方的說話及感受,並嘗試尋找不同立場背後相同的價值觀。

3. 想一想

在情緒平復後,亦可以想一想情緒背後帶來的信息是什麼?自己最關心重視的地方又是什麼呢?是想要改變對方或是珍視彼此的關係?

代入他人的角度,體諒及尊重彼此不同

以非黑即白的思維作討論,我們往往忽略了彼此成長背景、性格及經歷各有不同,而大家的角色及責任亦不盡相同。我們不需要完全認同對方,但不妨多代入他人的角度,體諒及尊重彼此不同,求同存異。縱使我們不同意對方的立場,亦可以嘗試明白他人的想法,學習不勉強對方認同自己。

在面對社會事件的發生,我們要明白每個人的能力都有限,並不是每件事情也能化解;但重要的是,彼此願意停一停、聽一聽、想一想,透過聆聽和溝通,有需要時找信任的人傾訴,這樣能有助避免及化解衝突,締造和諧的人際關係。

文:呂嘉怡(香港家庭福利會註冊社工)

作者簡介:香港家庭福利會乃本港主要提供家庭服務的非牟利福利機構,致力推動和諧家庭關係,服務範圍包括綜合家庭服務丶兒童照顧服務丶綜合靑少年服務,長者及社區支援服務等。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276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