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筆陣.背山傲海:培養孩子善良的教導方向

孩子的成就是擁有幸福人生,不是成為社會成功人士。這是「陳校長8不家教觀」的第7觀,上一篇說到,「做一個善良的人」是擁有幸福人生的重要因素之一。不管人性是本善還是本惡,是有善有惡還是非善非惡,都要靠後天的教育才能使小孩長成善良的人。那麼,為人父母者該如何教導子女使其成長為一個善良的人呢?

我先講講教導的方向。每個父母和孩子的特性都不一樣,生活背景和家庭條件也各異,並沒有一套人人適用或必然有效的方法。但只要有了正確和明確的方向,就每一個家長都可以因應自己的能力條件各師各法,培養孩子成為善良的人。為了便於家長記憶,我將這個教導孩子善良的方向歸納為3個「人」。也就是家長應該着意培養孩子的3種做人態度。

第一個「人」是賞人之長。家長應該着意教導孩子懂得欣賞別人長處。應試教育的意識形態是有你無我,你死我活。因為第一名只有一個,你得到了我就沒有了。因為排名是相對的,你高了我便低了。因為升名校、升大學的名額有限,你考進了,我的機會就小了。在這種惡性競爭文化下成長的孩子,很容易產生扭曲的心態——不懂(其實是不願)欣賞別人的長處。不能欣賞別人長處的心態,很容易就會轉化成妒忌甚至憎恨別人長處的心態,輕則刻意挑剔惡意貶損,重則誣衊陷害落井下石。如此他的人格成長必將離善日遠,樹敵日多。敵人多了,又怎會幸福。

第二個「人」是容人之短。即包容他人的短處。家長應從小教育孩子,當看到他人在某方面能力不如自己時,不能驕傲自大,輕視甚至羞辱他人。而是給予包容和尊重、幫助和鼓勵,這才是正確的做人之道。家長應讓孩子明白,沒有人是樣樣皆能的,也沒有人是毫無才能的。任何人都會有不如別人的時候,孩子他自己當然也不會例外。所以做人要有容人之短的胸襟氣量,這樣才能獲得別人的敬重。如果不懂得容人之短,任由自大心態惡化,人就會變得囂張妄狂,自然就變得神憎鬼厭,也不可能幸福。

善意會循環 培養「救人之急」心態

第三個「人」是救人之急。在看到他人有急難之時,要主動救助。要使孩子日後擁有幸福的人生,就應該從小培養他的助人意識。在得知別人有需要時,特別是身邊的人面臨急難時,應該盡量去幫。有能力幫多少就幫多少,行動上幫不了,情意上支援,一兩句安慰鼓勵的話,甚至只是默默聆聽都可以。我必須再三表明,我這裏談的是「8不家教觀」的第7觀——「孩子的成就是擁有幸福人生,不是成為社會成功人士」。因此我是從「善良有助擁有幸福人生」這個現實甚至可以說是功利的角度而談,而不是從道德,視作一種義務和責任的角度而談。所謂「助人為快樂之本」,懂得助人,才能獲得因助人而得到的快樂,比如收穫別人的感恩,體驗自我滿足的喜悅等。這些快樂當然也是幸福人生的要素之一,但助人和幸福人生的關係並不止於此。善意會循環,也會回饋。人有三衰六旺,任何人都會有遇到困境需要他人援手的時候。平常會救人之急的人,當他面臨急難的時候,自然也會有人來救他之急。我不是說助人是為了有朝一日有人來助自己,我只是說善意的付出是會有(即使不是每一次,也不一定是即時的)回報的。要擁有幸福的人生,必須擁有在困境時肯來救助自己的人。這些人不會無故而來,這些人只會因你平時對他們的善行而來。所以培養孩子「救人之急」的心態意識,對他們擁有幸福人生至關重要。

至於培養孩子善良比較具體的教導方法,我們下次再談。

文:陳葒(「陳校長免費補習天地」創辦人)

作者簡介﹕深信有教無類,毅然放下直資中學校長的高薪厚職,成立免費補習天地,助基層學童補習;近年亦大力推動「無牆教室」。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47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