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語自聊:靜觀的力量

2021年轉眼間過了一半,這半年社會好像發生了很多事情,心很累,在夜裏合上眼睛,心仍然有很多聲音,腦海的念頭總是一個接一個,不能平靜。這時候,有點想念疫情前在「梅村」禪修短短的一星期,那時候每天都能練習靜觀(Mindfulness),內心很平靜。

一提起禪修或靜觀,身邊很多朋友都有點抗拒,覺得是宗教活動,「我哪有這般神心?」又或是覺得這個活動很「玄」,不適合自己。起初,我跟這些朋友一樣,不明白靜觀目的,但當我了解到靜觀科學的一面後,再加上親身體驗,我對這活動有了新的看法。

專注當下 科學減壓法

靜觀是指專注當下這一刻,比較廣為人知的活動是靜坐,就是大家想像的盤膝坐在椅子或地上,然後把專注力放到呼吸,感受自己每一刻的吸氣和呼氣。然而,靜觀並不止靜坐,而是可以應用到生活每一刻,例如:靜觀進食就是專注每口食物的氣味味道;靜觀步行就是專注地踏出每一步。而這件事之所以「玄」,主要是因為當我們專注做這些事情時,我們通常會慢下來,又或是慢下來才能讓自己更加專注,所以外人看起來,感覺就更加玄了。

以上說的都只是靜觀的方法,不如現在說說靜觀科學的一面,原來早於1970年代,麻省大學醫學中心的喬·卡巴金教授將不同的靜觀練習整合成一套減壓方法,並作研究,發現有系統地做這些靜觀練習對抑鬱症患者有幫助,然後研究伸延至在學的醫學生和在職的醫護人員,發現這些練習能幫助一般人減壓。這些好處並不止是由參加者自我報告,而是從參加者的腦電圖反映出來。在完成一系列靜觀練習後,參加者大腦內負責控制壓力的杏仁核(amygdala)之灰質(grey matter)變小,而大腦內負責解決難題及控制情緒的前額葉皮質(prefrontal cortex)在練習過後則變得更活躍,這說明了靜觀科學的一面。

靜觀進食5分鐘 為心帶來平靜

聽到這裏,如果你有興趣試一試,可以從靜觀進食開始,我個人覺得靜觀進食比起靜坐較容易接受,而且更容易感受到享受當下的威力。你要做的是:在一個人吃飯的時候,也可以是開始吃飯的首5分鐘,放下手提電話,專心地「吃」5分鐘,其間你可以專注於食物的外表、氣味、味道,以及自己如何咀嚼吞嚥,就好像小朋友第一次吃東西一樣,讓自己帶着好奇心欣賞食物,欣賞自己的吞嚥過程。你會發現這靜靜的5分鐘,即使是平日吃過無數次的常餐A,你仍然會有新的發現,這就是靜觀的可愛之處。

當然,如果你是第一次嘗試,我建議你在網上搜尋有關靜觀進食的聲音導航,會比較容易上手。簡單的一個練習,不需要額外的金錢和時間,只需要給自己5分鐘,就能為心帶來平靜。願大家在紛亂的社會中平安、自在。

文:Konnie姑娘(言語治療師、家庭輔導及家庭教育文學碩士)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56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