解鎖孩子心:關心孩子疫下情緒

「為什麼又不能上學呢」、「公園又封了,店舖關門了,疫情是否很嚴重」、「如果我們感染了,我們是否都要被隔離」……疫情下,孩子有向你訴說過心中的疑惑嗎?如果觀察到孩子有不安的情緒,我們可以如何開解他們?

同理情緒 真誠應對

大人擔心疫情,孩子亦然。有些孩子會擔心自己和家人被感染,聽到相識的親人和同學染疫會感到緊張,但他們未必懂得表達,父母可多留意與孩子的對話,觀察他們的情緒變化。

如果觀察到孩子沒精打彩,尤其看完疫情新聞後變得煩躁不安,又或者沉默寡言,我們可以嘗試溫柔地關心孩子:「你有什麼感受呀?你有擔心的地方嗎?我們好願意聽你慢慢說。」讓孩子知道父母樂意一起討論,他們不需要把擔憂放在心裏。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真實的情况,因為刻意隱瞞事實或敷衍他們,反而會讓孩子有不真實的想像和沒有安全感。

引導聚焦「可控制」的事情

這兩年,透過學校和家庭的教導,相信孩子對疫情已經有不少了解。我們可以問問孩子:「我們可以做什麼來保護自己和家人?」我們可以勤洗手、減少到人多的地方、多做運動來增強抵抗力,也可以請孩子幫忙清潔家居,讓孩子有一個積極主動的態度面對現况。

讓孩子有「同伴」同行

停課使孩子未能與同學相聚,長時間留在家中,難免感到失落。有家長曾分享經驗,讓孩子每星期與好朋友相約,透過網絡一起聊天和做功課,使孩子能維持社交,並有「同伴」互相支持的感覺。當然,重要的「同伴」是父母,我們散發出的氣氛比說話有更高的感染力,若父母感到焦慮不安,孩子也會感受到。祝福大家有一顆穩妥的心來感染孩子,開放地與孩子多溝通,定能走過眼前暫時的困境。

文:陳志耀

作者簡介﹕EDIT Workshop學習及個人成長教育中心創辦人及課程總監,從事生命教育工作接近20年,經常受學校和機構邀請,分享教養心得和孩子同行經驗,是一位資深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

(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,旨在指出相關制度、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,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,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,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、不滿或敵意。)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0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