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筆陣.客座隨筆:人人都要STEM?

自2015年開始,教育事務委員會已多次討論STEM教育的議題,時至今天,相信大家對STEM這個詞語也不會陌生。在講求創科的年代,不少中學取消木工和家政科,改上STEM;小學亦增加大量設備,讓學生學習STEM,就連部分幼稚園的課堂,亦說引入STEM元素!坊間各類型活動,同樣愛以STEM掛帥,然而,你很難在「再生玩具店」所辦的活動中找到STEM這個字,不是因為我們辦不到,是因為我們不支持。

不支持並非不認同STEM的需要,而是覺得,不應該把STEM變成教育的全部。事實上,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的需要。幼兒需要探索、幻想、訓練大小肌肉;小學生需要學習語文、數理、常識;中學生要深入學習不同範疇的知識,包括天文地理、木工電子、音樂、體育等。

學習本應多樣化

有一次,我到中學指導學生製作遊戲攤位,其中一組投入度不高,我便建議他們在籃球機加設一個計分裝置。他們不單接納提議,還主動和教師一起研究程式,從中看得出他們在STEM方面很有天分和興趣。其他同學,有的設計天分很高,可設計出不同的動漫人物;有些數理天分很高,所以能計算出玩具裝置的大小和穩固方法。我相信,學習本應就是多樣化,假如我們把焦點只集中在STEM,便很容易忽略其他,資源便不能平均分配到不同領域上。

教育商品化 做到非學到

很多商家也看準STEM的市場,生產不少商品。坊間很多STEM課程,便是從內地購入一盒盒玩具模型,再按說明書上的指示,教學生照着做。還記得我中一學製電擊棒,老師會先教電流、電阻、導電體,好讓我們自己找合適的零件組裝,甚至零件壞了也懂得自行更換;現在卻化繁為簡,打開一盒教材,只需要把程序複製到晶片上,有些連螺絲都不用上就完成組裝。這樣做出來的成品十分美觀,也看似很專業,但教育商品化的結果,只是讓學生做到而不是學到。

最令我驚訝的是,STEM教學不停低齡化。社會一再提倡要讓孩子從小接觸科技,因為未來是科技的世界。早在30年前,我還在小一的時候,已經學寫coding。當時的coding是在DOS系統透過寫「0」和「1」來畫圖,當時大家已很擔心孩子會與時代脫節。但其實科技永遠都追趕不到,與其讓小朋友在電腦房用VR眼鏡看一個虛擬的世界,何不讓他們走到真實世界,感受真實的事物。

總括而言,我們拒絕把學習單一化、把教育商品化、把童年科技化。除去STEM的標籤,讓孩子回歸教育的初心,才是最重要。

文:黎俊業(再生玩具店創辦人、註冊社工)

(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,旨在指出相關制度、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,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,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,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、不滿或敵意。)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99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