華德物語:胎兒性別 德媽媽都不知?

延續上回探望準德國媽媽李娜(Lena),我尚有一些趣事分享。話說出發前我想為李娜帶點小禮物,卻發現她從沒說過寶寶的性別,我還以為德國北部有守秘密的習俗,如「怕小孩小器」呢!於是我準備了比較中性的嬰兒服飾。當我再次試探嬰兒性別時,她卻說自己沒有特別隱瞞,只是寶寶每次都不讓醫生看到其重要部位,打趣說是寶寶在守秘密呢!不過她重申,寶寶是男孩和女孩對她來說都一樣,在場的德國好友也附和,說他們從不關心寶寶性別,也沒特地帶點什麼禮物過來。本來我還想開盤競猜寶寶的性別,結果當然沒人賞面。

傳統上 等寶寶出世後才送禮

翌日,可能李娜怕我因文化差異而不開心,所以偷偷地帶我到她媽媽的房間,並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個小紙袋,裏面裝滿新的寶寶衣服,是她媽媽未送出的禮物。她說這裏有個不成文的習俗,就是要等寶寶出世後才送禮,所以我們要假裝什麼也不知道呢!

當然我沒有因為文化差異而不快,每每透過這些時刻,才看到中華文化如何默默地影響我。我尊重每個文化,所以我並沒有送出已準備的禮物。

整個聚會的重點當然圍繞生兒育女,我們輪流發表偉論。我雖然是兩子之母,也不顯得能壟斷發言。我們四人之中,理書(Friedrich)擁有最多兄弟姐妹,他的父親有過三段婚姻,前兩段婚姻一共孕育了四名孩子,近年他爸跟現任妻子又添了三個小姐弟,在德國專業人士家庭中實屬罕見!

帶子女度假 引發同學比較心理?

理書看着其父親和繼母怎樣帶孩子,行年廿八的他也有一番慨嘆。他不明白為何父母總是要在長假期帶子女到度假聖地,認為小孩其實毋須到黃金海岸游泳,或是到法國迪士尼遊玩等。而且復課後,當孩子們比較家庭遊消費多少時,小孩們有可能產生一種比較劣勢(relative deprivation)。我非常認同他,就像我不會因為孩子的朋友已經擁有平板電腦作玩具,而想買一部給華德一樣!

但原來我未能言行一致,對於平日忙過不停的華德爸(周末他只想攤在梳化看電視),有時候我也有微言:「難得有時間,我們不如去鄰近城市觀光?」他通常都不同意,又不清楚說明原因,結果多數變成我抱怨他不親近一下兒女收場。

現在想來,我太習慣用母親的角度去談話,每每都不為意自己的盲點。

直至最近,他提議踩單車回舊居附近吃雪糕,或是逛逛一個月一次的跳蚤市場。幾次單車家庭日後,我再想起理書的話,頓時感觸起來,許多時候,我們站在家長的角度去衡量好壞,當你站在孩子角度想,放假時,若父母能真正放下工作和智能手機,在公園野餐或踏單車四處閒逛,只要父母全心全意地跟兒女互動和玩樂,就已經是難能可貴的家庭樂了!華德兄妹當然也毋須到處留下「到此一遊」的痕迹囉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