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講媽:豬事順利

農曆新年,恭祝大家身體健康,身心康泰!過年前終於搬屋告別酒店生活,遠離病毒交叉感染的高危地帶,一家大細而及毛孩都在適應新環境。這幾個月碰上非洲豬瘟,加上流感高峰期,更衷心體會到有健康就等於發大財,不是說笑,公立醫院爆滿,能夠負擔的市民必定向私家醫生求診,小兒專科動輒上千大元,未計流感快速測試、入院治療等開支……星斗市民真的要保重身體,香港人未必有條件病。

多朋友仍然是護士,部分站在公營醫院的前線,每天疲於奔命,犧牲個人健康及親子時間

公立醫院爆滿,人手不足絕對不是新聞。多年前家族中唯一當護士的也沉不住氣,辭職轉行,對官方心灰意冷。我有很多朋友仍然是護士,部分站在公營醫院的前線,每天疲於奔命,犧牲個人健康及親子時間。部分則選擇投考懲教署當監獄內的護士,我相熟的都是女性,她們認為在圍牆內工作,都是輪班亦是自己的專長,但監獄工作更穩定,起碼不會有久候的病人,不會因等床位而把情緒發洩在她們身上,更遑論被人辱罵追打。

流感高峰期醫院都會淪陷,即使政府發放津貼招聘兼職醫護人員,始終是治標不治本。醫療制度背後是社會資源分配,再背後涉及人口政策。人越來越長壽是大趨勢,長期佔用床位的老友記只會越來越多,但過去十幾年香港沒有做好居家安老,可能怕老人家身故影響樓價、沒有足夠在家照顧者、沒投放資源在紓緩治療,種種原因讓公院床位長期緊張。

為什麼港府沒有這個配額的審批權?

那邊廂老人越來越多,但香港出生率持續低迷,生活壓力及千瘡百孔的教育制度,讓夫婦卻步,不是有錢便可以任性,在香港生孩子好像挑戰憂慮特別多。「新血」少,年輕勞動力傾斜在每日150個來港名額,作為社工或多或少都處理過國內新移民引發的家庭問題。我不歧視他們,家庭團聚本來就受國際法保障,而且很多新移民婦女學生,堅拒綜援自食其力,掙扎在80呎劏房裏活出尊嚴。我不理解的是,為什麼港府沒有這個配額的審批權?究竟誰決定那個家庭可優先團聚?而且我們無權限也無辦法查核他們國內的資產,當中有幾多人其實實力雄厚,根本不需使用公營醫療服務?

不用初三赤口,政府施政已經很能生火。孩提時代拜年弄不清長輩的時事話題,我只管攢盒內有什麼糖果;今天望著雞蛋仔,我依然搞不懂社會面對什麼問題,作為一個「師奶仔」,除了世界和平,也希望今年豬事順利,少病最幸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