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講媽:病了的slash

寫這一篇時,老公正在發燒,我也病了。

農歷新年四處奔走加上流感高峰期,老公打敗仗也傳染了我。自懷孕開始,我一直都非常注重健康,偶有不適便會鯨吞維他命C,但今次真的中招了!感冒一直不能徹底康復。正常人生病也會感到無助,更何況我仍要餵夜奶、打點家頭細務,要完成進修的功課,也要批改學生的功課、寫評核報告,同時還有家長工作坊、個案輔導等等。

從前全職工作,小病失眠、與上司吵架都會看醫生,希望有一天病假離開崗位,放空一下。可是當了母親之後,真是廿四小時年終無休!無時無刻都在思考家中大小事務,拉屎也沒有時間,而且作為slash人,沒有醫保、沒有工作團隊支援,病了也要頂硬上,難道你通知學校取消講座,叫家長明天請早?

Slash指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工作模式,選擇多重職業及身份的生活。

Slash一詞源於美國作家Marci Alboher的暢銷書《不能只打一份工︰多重壓力下的職場求生術》,指年輕人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工作模式,選擇多重職業及身份的生活。這是世界趨勢,轉做自由工作者已不再是年輕人專利。

着實說,做了十年政府工,轉做slash 其實很辛苦。離開懲教署時我已經有助手下屬,但「重投社會」後,簡單到影印也考起我:學影印不難,學會不使喚別人、放下過往的姿態,難。要調整心態已經不容易,如果你家中有剛退休的親戚,你可能會體諒他們重建個人存在感的煩惱;中年轉Slash更要面對普世價值的批判,抵得住別人的「意見」。

很奇怪,大家一致認同,「媽媽」為家庭付出的一切,不可以金錢量化;但同時又有很多聲音認為,寧願請兩個家傭照顧雞蛋仔,也不應該放棄從前的官職。父母擔心我失去退休保障;朋友擔心我無錢開飯;丈夫擔心我失去自我價值,鬱鬱而終⋯⋯

如果我仍在懲教署值夜班,這一晚他會怎樣過?

老實講,現實生活充滿挑戰,沒有少奶奶的浪漫。不過,食得鹹魚抵得渴,凡事都有取捨。有些家長認為賺到錢,將孩子交托不同的專家教育、照顧、陪伴,是他們作為父母最好的選擇;子女將來把父母留在老人院,讓專家餵食、沖涼、陪伴終老,這也許都是子女認為最好的選擇。

生涯規劃好像沒有Slash生活,我不知道事業會如何發展,反正沒有回頭路,多想也無謂。況且生病中的我,真的沒有時間呻吟。老公像個巨嬰,迷糊中還在投訴家傭煮的飯很硬,仍然堅持不吃粥,扭着要吃雞湯底過冷河的幼烏冬。如果我仍在懲教署值夜班,這一晚他會怎樣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