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在講媽:大叔大嬸的愛

雞蛋仔上幼稚園,結交了「麻甩」好兄弟,經常拖手擁抱,晚上睡覺也會指着照片告訴我,這是他最好的朋友,用英文說很愛他。有一次放學手拖手,兩個男孩子戴着口罩要惜惜,就像熱戀中分開一秒都要抱頭痛哭,讓我啼笑皆非。反而好兄弟的媽媽皺起眉頭,提醒他們,男孩子是不可以親嘴的,讓我有一絲錯愕……

打破性小眾角色定型

我沒有追看早陣子的人氣劇集,也不是鏡粉(雖然很驚訝身邊很多仙氣女神或者媽媽級朋友原來是忠實粉絲),但也留意到多了人討論同性戀議題。這齣劇打破了性小眾的角色定型,較有深度地討論恐同及同性戀者需要等。不過追劇還追劇,偶然看到社交媒體上一些留言,不難察覺仍有很多衛道之士,提出很多負面的質疑,抗拒開放討論同性戀者的平權議題。

早20多年前,大學時代已經討論同性婚姻在法律上的保障,但直到現在,我還未見到什麼人權進步……那時侯因為要做功課,曾經訪問過一名同志,問了一條很愚蠢很冒失的問題,我問他如何知道自己是同性戀者,他客氣地(忍着白目)回應我:「就像你從沒質疑自己是異性戀一樣,自自然然就知道。」

創造平權空間

那當頭棒喝讓我反省,骨子裏我對性小眾有一些「判斷」,對他們存有獵奇心態,這些都不是真正的「平等對待」。 如今有了孩子,和丈夫認真討論將來要是雞蛋仔向我們出櫃,我們要如何保持鎮定、如何反應? 撇開宗教信仰,做父母最怕就是孩子受苦,大叔大嬸的愛在香港仍算沉重,走這條路不容易。但假如有一天孩子鼓起勇氣向你承認同性取向,證明親子關係充滿信任、這個家庭充滿愛。如果怕孩子因為同性戀而受到歧視,那麼父母更要努力創造平權的空間。歧視存在於不同的領域,學習障礙、新移民、性別、年齡、職業崗位等,性小眾只是其中一個議題,家長們不要過分偏激而把出櫃的子女推開,反而要多想想,我們在不同範疇為子女爭取過什麼公平和公義。

仔大仔世界,要是雞蛋仔真的喜歡男孩……正面看,他可能幫我省卻了婆媳衝突呢!

文:彭梓雅

作者簡介﹕前懲教主任,放棄鐵飯碗轉型全職主婦,兼職實習社工督導/繪本伴讀導師/家庭輔導員。興趣廣泛,不務正業。最大成就是生了一個「雞蛋仔」,置了一頭家。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8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