背山傲海﹕愛因斯坦畢加索 如果是港童…… 

人不是上帝,不可能樣樣皆能。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讀中學時除了數學的成績優秀,其他學科都屬低下;大畫家畢加索讀小學時除了繪畫,其他學科都無興趣,成績自然也極差。但如果他們是今天的香港孩子,會有怎樣的結局呢?他們的父母會責罵他們不努力學習,然後逼他們天天放學去補習。

多兩個庸人 少兩個奇才

晚飯後,愛因斯坦剛打開電腦就被媽媽關機,因為明天有默書有小測;放假時,畢加索剛打開畫簿就被爸爸收走,因為好幾本中英數課後練習還未完成。他們必須聽話,否則一不及格就會被父母責罵,而老師也會責怪父母。就這樣,他們的興趣特長不被重視,他們的學習短處卻常被逼迫。最後,他們無興趣、缺能力的中英文科或者會從原來的30分進步到40分,但同時,他們原本擁有的數理或繪畫天分特長,卻被打壓抑制消磨殆盡。結果這個地球多了兩名平庸之人,少了兩名曠世奇才。

我認識不少有特長的孩子,有的對汽車的熟悉更勝專業師傅;有的對魔鬼魚的認識更勝專家學者;有的能在舊報紙上雕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和建築;有的能維肖維妙模仿不同名人的聲線和動物的叫聲;有的能跑;有的能跳;有的能歌;有的能煮;有的具親和力;有的具領袖風範。這些特長只要得到發展,將來都可以幫助他們立足社會有所成就。

幫助發展特長 而非逼迫弱點

但可惜的是,在這個單一高壓的應試教育生態之下,許多家長都自覺或不自覺地,看不見這些應試學科以外的特長。家長只會看見孩子在應試科目上的短處,然後千方百計地以這些短處去逼迫他們、打擊他們。

最終孩子的短處沒有因被逼迫而變長,本來的長處卻因得不到發展空間而變短,許多優秀的孩子就是這樣被家長和應試教育制度聯手平庸化。更糟糕的是,親子關係也被破壞了。

至今我仍記得當年一個學生小黃,送我一塊田徑金牌。小黃讀書成績不好,經常被媽媽責罵。那年她在陸運會拿了兩塊金牌,回家後馬上把其中一塊送給媽媽,希望得到媽媽的讚賞。誰料媽媽不但沒有任何表揚,還冷冷地回了一句「讀書又唔見你咁叻」。結果小黃把那塊金牌轉送了給我。而我也忘不了她離開前說的那句話:「今生今世,佢唔使旨意我會再送嘢畀佢。」

家長們,千萬不要讓應試教育破壞我們和子女的關係,不要讓考試分數遮住我們看清孩子內心的視線。難得孩子有自己的興趣和特長,不管是否和考試相關,我們都應該在時間、空間、資源和情意上,盡可能為他提供有助其發展的支援。其實只要孩子能夠好好地發展一項興趣和特長,他的將來就會有所成就。

「陳校長的『8不』家教觀」的第2個「不」——應重視培養孩子的興趣特長,不要只逼迫他們的短處。下次我再以香港人的例子說明此點,並談談如何支援孩子發展特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