窗邊的小荳荳:間尺風波(下) 小荳荳父母被追討醫藥費

(續上文)第二天早上,小荳荳和女同學如平日一樣相處,有講有笑。二人的朋友都像昨天的事沒有發生過一樣,大家都非常友好。經一事、長一智,本來就是孩子每天生活的一部分。看着他們一起成長,老師心中感到非常安慰。

沒料到,放學的時候,女同學的家長怒氣冲冲來到校務處,說要向小荳荳的家長討回醫藥費。

「媽媽,明白你因擔心女兒有其他身體部位受傷,所以帶了女兒到私家醫院急診,並照過腦部掃描,希望向對方家長討回醫藥費,學校可以代你轉告對方家長,沒有問題的。」聽罷媽媽一連串的擔憂和抱怨,當年仍然是一名普通教師的我,心平氣和地回應着。女同學的媽媽知道她的意思我已經明白,氣也下了。道別的時候,臉部表情和身體語言都比來的時候,放鬆了許多。

接着,煩惱的事來了。該怎樣跟小荳荳的家長談這件事呢?主任說,實話實說就可以了。我深深吸了一口氣,為自己壯壯膽。接着,便撥電話到小荳荳的家。

寫慰問卡 深切反省

來聽電話的,是小荳荳的爸爸。他說,之前的事,媽媽已經跟他說了。了解到對方家長希望討回醫藥費,明天會回電學校答覆對方。第二天早上,小荳荳的爸爸來電,說希望放學後來學校商討了解事件。就這樣,放學的時候,我跟小荳荳的爸爸和媽媽見了一次面。荳爸和荳媽,語氣和態度一貫的平和。爸爸先開口說:「首先,我要為小兒引起這麼一件事件,給對方家長及老師添了麻煩,向學校說聲對不起。」媽媽接着說:「我們認為,小兒沒有先問對方,就使用別人的尺子,實在有不對的地方。因此,這幾天我們都跟他談了好幾遍,他也已深切反省,並寫了一張慰問卡,向對方慰問。」放在我前面的是一張寫得工工整整的慰問卡。一看就知道是小荳荳花了好大的勁,用心地去寫的。

「至於醫藥費的問題……」爸爸再次開口說道:「首先,我們跟小荳荳及當天在場的同學及他們的家長見過面,大概了解過當時的情况。我們所聽到的,跟校方描述的沒有兩樣。小荳荳不問自取在先,是有不對。而女同學大聲喝罵並試圖搶回,以致發生推撞,這是女同學主動作出的行動。小荳荳對於她突如其來的怒氣也被嚇倒了,繼而被推到椅上,頭和背都有撞痛了,而女同學一直是站着的,頭部並無碰到任何東西。對方家長沒有先跟我們商討,自行決定到醫院做腦掃描,過程中我們沒機會參與做決定。」爸爸徐徐道來。「小荳荳拿了她的間尺,如果她說一聲,請你把尺子歸還,小荳荳肯定會歸還的。問題是她選擇爭吵,引致小荳荳撞到了頭和背。自己的頭部在整個過程中沒有碰到過任何人或東西,卻選擇去做腦掃描。本來父母不在現場,檢查一下讓自己心安,也可以理解。但要別人來付帳,就說不過去啊!整個事件是一個連續的片段,不可以因某一刻小荳荳做錯了一步,就把所有的責任都推到他和他的家長身上。」我聽着聽着,似懂非懂地點着頭。年輕的我,這一下真的不知道該如何回應。我也不能代對方家長作任何回應。

這次由孩子間的衝突,變成家長之間的相互不滿,後來交由主任跟進了。聽說最後雙方同意接受調解,小荳荳的家長沒有賠償,女同學的家長亦沒有繼續追討。兩個孩子之間的關係倒是絲毫沒有受損。直到今天成年,還是非常要好。我們三人敘舊提起這件事,都忍不住捧腹大笑。二人對自己爸媽當年的反應,都覺得尷尬極了。

文:徐區懿華(福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)

童年就像暢銷書《窗邊的小荳荳》作者一樣頑皮,惜終生未遇上啟蒙的小林校長,唯冀盼成為學生的小林校長。

(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,旨在指出相關制度、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,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,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,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、不滿或敵意。)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7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