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得起遊戲:童參與建理想樂園

本港的兒童遊樂場被人詬病多年,常見的評語離不開「罐頭式倒模」、「沉悶」、「欠刺激」、「不適合我玩」等,有小朋友面對吸引力欠奉的遊樂場便會過「場」而不入,以雙腳來投票。

近年卻有令人喜出望外的遊樂場接連登場,小朋友和家長不惜舟車勞頓也要來朝聖,高峰時更有旺過花市的盛况出現,說的是2018年12月啟用的屯門公園共融遊樂場;而於2021年8月開放的東啟德公園彩虹樂園,除吸引跨區家庭前來體驗,也為鄰近街坊營造早晚相宜的社區遊樂空間。

小專員集思廣益 夢想成真

為何上述兩個遊樂場可突圍而出?原因是除了有致力推動遊戲的我們,以遊樂環境顧問的身分參與其中外,更史無前例地引入了兒童一同參與,讓主要使用者——小朋友的聲音被罕有地聆聽,而其想法亦被認真地看待。

屯門公園共融遊樂場的兒童參與名為「智樂小小遊樂場專員培育計劃」,來自2間學校共17個初中生,在為期14個月的計劃中,透過兒童友善的方法來認識遊戲、體驗遊樂場、孕育共融意念、投入設計,並親身以模型及畫作向建築署的專責團隊表達想法。其後,園境師把意見綜合整理後,更向小專員們講解觸感牆及玩水區地面遊戲的設計藍圖,又帶領大家在工地外圍檢視進度。最後,遊樂場建成後,少不了讓這些小專員優先試玩及在開幕禮上獲邀見證重要時刻。目睹意見被採納並變成真實,小專員都感到很偉大,更認為遊樂場是屬於小專員的,歸屬感滿溢!

小學生投選好玩遊樂設施

至於東啟德公園彩虹樂園的兒童參與,則更為精煉簡約。先以工作坊讓毗鄰小學的學生們理解樂園的改造背景,再認識各種好玩又合適的遊樂設施後,便以貼紙投選心中所愛;工作坊另設延伸答問和對話,讓我們進一步掌握孩子們的喜好因由。設計師在思考用家的想法後,也舉行了會面回饋環節,貫徹與小朋友有交流兼有交代的互動原則。樂園中大受歡迎的人力滾輪(即倉鼠圈),正是用家高票投選的結果。

有人或會認為小朋友懂得不多,甚至未有能力表達所思所想。我們卻深信,在遊戲這一塊領土,孩子的意見、行為和感受都應當被尊重,關鍵在大人有否/能否/可否以兒童友善的方式用心參詳、思量和琢磨。2019年《施政報告》提及改造康文署170個公共遊樂空間,過程中會鼓勵和促進社區參與和民間共議,據知兒童的聲音也會包括在內,期待!

相關短片:youtu.be/YVunbIMa6gk

文:王見好(智樂兒童遊樂協會總幹事)

作者簡介:智樂兒童遊樂協會成立於1987年,多年來肩負起推動兒童遊戲的使命,期望建立一個尊重、保護、實踐遊戲權利的社會,讓孩子樂享童年。

(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,旨在指出相關制度、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,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,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,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、不滿或敵意。)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6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