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房四寶:令人葡萄的波爾多

喜愛葡萄酒的朋友都知道,每年4月初,就是法國波爾多的期酒盛會(Bordeaux En Primeur),各大小酒莊,即使平日謝絕探訪的,這個時候也會紛紛邀請世界各地的酒評家、記者、買家來品嘗剛放進木桶陳釀的新酒(Barrel Tasting),同時,亦會分享過去一年在種植上所遇到的種種挑戰與成果。筆者不屬於前述的任何一類,每年這個時間,身邊都有朋友收到邀請,在面書看見他們上載的「工作」相片,就告訴自己未完成陳釀的期酒必不好喝,心中的葡萄比酒更濃。

重要的說話要講三次,非常感謝、非常感謝、非常感謝東方明珠酒業是老闆的眷顧和邀請,讓鍾愛葡萄酒的我今年終於不再葡萄,有幸隨他前往法國葡萄酒「聖地」波爾多,與他的貴賓好友一起「朝聖」。第一次穿上西裝皮鞋打着領帶到酒莊,感覺像上班。波爾多有多個產酒區,我們每天的行程非常緊湊,試過一日走訪5個酒區,在晚飯前已參觀了10家酒莊,品酒之餘,也細聽莊園的今昔與每瓶葡萄酒背後的故事。

百年制度保障公利

不說不知,法國的莊園原來是不會賣酒的,即使他們邀請外國買家遠道來酒莊試期酒,買家日後也只能向酒商(Negociants)購買。據說,當持續了百多年的英法戰爭結束後,法國十分貧窮,特別是農民,政府沒有叫他們去找勞工處,卻鼓勵商人們預先向農民購買他們未出產的葡萄或葡萄酒,讓貧窮的農民有收入、有飯開。一直到16世紀,荷蘭人在法國進一步優化了酒商的制度,使農民、酒莊可以專心種植葡萄、改良釀酒方法,酒商則負責推廣和銷售葡萄酒的工作,亦會貸款給農民、酒莊以應付營運上的經濟需要。而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更於1855年,定意要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上,向全世界展示波爾多最佳的葡萄酒,並把最好的酒莊分成5個等級,這個分級制度到今天大家仍然依循。

從那時開始,波爾多的葡萄酒便受到世界各地的葡萄酒愛好者追捧,原本的農民也不再貧窮。

這天與酒商會面後,是老闆對我說:「法國葡萄酒的成功不是純粹因為天然資源,而是這套沿用了百多年、十分成熟的制度。」或許你會問,酒商豈不操控了酒莊?「沒有,這大概是某些國家的人或有的思維。我們法國人都尊重這個制度。」一位酒商代表說。今天儘管是波爾多最大的酒商,也會等待及尊重酒莊批出的價格與配額。 由於葡萄酒產量有限,酒商眾多,有些一級酒莊給予每家酒商的配額甚至只有12至24支,付款後還要苦等兩年才可收貨,然而,大家都樂意遵循。在我來看,這個制度的成功是基於它所保障的是公利,而不是某酒莊、某酒商的私利,對於某些地區的人民來說,是匪夷所思的。

回到香港,一個有138萬貧窮人的城市,我不禁問,這城的政府又為他們做過什麼呢?心,又一陣葡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