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有Say:國民教育及普世價值

《鄧寇克大行動》電影劇照

剛剛踏入暑假,教師們終可以暫時放下既沉重又繁忙的校務,停下來休息一下,與家人好好享受生活。偷得浮生半日閒,適逢家居附近的戲院開幕,即時買張戲票,去娛樂一番!最終挑選了近期上映的一齣外語戰爭片,故事圍繞第二次世界大戰,英法聯軍被德軍圍剿,逃至法國北部鄧寇克。當日英國首相邱吉爾徵召民間小船,急速前往鄧寇克營救滯留的英軍。

看《鄧寇克》體會家長身教

整齣電影當然洋溢着軍令如山的偉大情懷,當然可以是國民教育的材料。筆者認為戲中值得深思的地方,可算是國民如何回應國家的徵召。當時一艘又一艘民間小船響應國家的號召,奮勇地朝向戰地進發,其中一名小男孩更以效力國家為榮,決意參與;雖然他最終枉死,但臨終時亦深深感到自己的決定沒有錯,而且為自己在生時完成了一件大事而高興。這樣的情懷是怎樣培育出來的呢?是否藉一兩個課程就可以被「教導」出來?當然不是。故事中,小船Moonstone船長的兒子是一名英國空軍,但上戰場不到三周就戰死沙場。船長沒有因此而埋怨國家,也沒有逃避徵召,反而帶小兒子一同踏上營救之旅。

這是什麼?這就是家長的身教,身體力行。如果家長是愛國,他們的孩子就是愛國;基於此,國民的質素取決於家庭的價值觀。

危難中仍可彼此扶持嗎?

故事中有兩個角色令筆者有深刻的印象,他們是一名法國軍人和一名英國軍官。那名法兵在整齣電影只得兩三句對白。起初筆者還以為他是啞巴,原來,他為了生存,假扮英軍,賺取優先獲救的機會。最終當然在生死一刻被人識破。那場口的對白帶出了很多矛盾,族與族之間的不同,在危難、貪婪、自私的現實中,仍可以存在人性中彼此幫忙扶持的美德嗎?結果,英軍決定了自保,把法兵趕去送死;反觀,英軍官為了保存盟軍之間的承諾,縱使所有英軍撤離鄧寇克,他仍堅持留下來,為法軍的撤退打點,用自己的生命來履行兩國之間的承諾。人世間除了「愛」重要之外,誠信也同樣重要。如果彼此間沒有信任,試問大家怎樣可以合作下去、生活下去呢?

要「愛國」先要有信任

香港已回歸廿載,認祖歸宗多年,港人對港府、國家的愛和信任有多少呢?新政府上場剛好滿月,對教育先花費了36億,無形中給港人派了一顆「定心丸」;但同一時間、同一天空下,劉曉波先生的遭遇及結果,卻令人感到不舒服。往後的日子,如仍硬銷初中的中國歷史教育的話,倒不如以林特首所言﹕多溝通、多了解,以開放、包容的方針去辦事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