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有Say﹕誰奪走了我們的親子關係

親愛的謙謙:

你好!記得上星期上午班放學的時候,你跟其他幼兒班的小朋友,如常在禮堂排隊,等候校車姨姨帶大家上校車。你突然叫我:「校長,我帶你去台灣呀!」隨後,你更提醒我要預備行李,到時就帶我上飛機。雖然,我還未清楚你最後是否真的會去台灣,但是,知道你想帶我去旅行,我真的十分高興。多謝你!

謙謙,校長常常見到媽媽帶着你和弟弟到校,令校長想起自己小時候的日子。我的媽媽在酒樓工作,每晚酒席完結之後,她就要清洗碗碟,到12點之後才回到家。為要見她一面,小時候的校長總會與「眼瞓姐姐」對抗,希望等媽媽回來與她談天,或是為她唱一首在學校學到的歌。即使只是短短15至30分鐘,心就滿足了,就可以好好休息。

對比今天的社會,我想仍然有爸爸媽媽像我媽媽一樣,承擔着家庭的經濟,每天用上大部分的時間努力工作,能夠與孩子見面的時間不多。

然而,亦有爸爸媽媽即使有能力騰空共聚,還是會因着種種的關注,寧願用上金錢把與孩子共聚的時間拱手讓人。

我曾經從電視上看到一則報道,談到一個媽媽與孩子每星期的生活。星期一至五,早上忙於催趕小朋友起牀返學;小朋友放學後,就需要用計時器催趕他做功課、溫習、練樂器,直至上牀一刻才可休息。周末和周日,即使媽媽能夠與孩子一起,卻因為孩子要到不同的地方上興趣班,媽媽亦只可擔當司機的角色,帶孩子上興趣班,媽媽就在旁邊等候。

看到這一段報道,我想如果有一天我們與孩子的角色換轉,孩子長大了,我們年老了,孩子拿着計時器,催促我們快點吃飯,卻沒有時間多問候我們;又會催促我們練太極,卻未能靜下與我們分享他的生活逸事;周末的時候,他會駕車送我們去拉二胡、學八段錦……為要我們有好的體魄;當我們上課的時候,他們就坐在旁邊,專注在手機的世界裏。究竟,我們又會有怎樣的感受?這一個狀態,還可以說得上親子嗎?

上星期,校長到天水圍參加長跑比賽,當日除了校長參加的10公里比賽之外,還有一項1公里的親子比賽。見到很多家長帶着孩子一起跑步,見到他們一家人投入而充滿喜悅的笑容,聽到家長為孩子或是孩子為家長的打氣聲、歡呼聲,心裏實在感到雀躍。

謙謙,感恩在今天的社會當中,那報道所示的景况並非百分百家庭的狀態。仍然有家長樂於與孩子一同跑,而非只將孩子交予田徑教練;仍然有家長為着孩子,用上無比的意志放下手機,珍惜與孩子們下一盤棋、跑一跑步、踏一踏單車、談談天說說地;仍然有家長不甘於讓「忙碌」、讓「功課」奪走了當下每一刻珍貴的親子時刻。

謙謙,再次多謝你的邀請。聖誕節將至,祝福你的家庭和普天下的家庭,在這充滿愛的節日當中,共享家庭的歡樂,共享彼此共聚的時光。

Mandy校長

文:陳敏儀(香港培道小學校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