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學雞媽媽:裝作沒看到

和朋友談起欺凌這課題,想起《裝作沒看到》。這是日本夫妻檔梅田俊作和梅田佳子的作品,原作面世差不多有二十年,但裏頭的情景和情緒,依然準確回應生活而不過時,教人沉吟再三。這繪本重甸甸共二百多頁,炭筆鑿痕粗獷用力,也突顯了不一樣的沉重。

「有一次,阿土剛好打了個噴嚏的時候,『討人厭』四人組,剛好經過。」

這句話,開展了在「我」身邊發生的連串欺凌。欺凌對象,先是在很不方便的時候打了噴嚏的阿土,然後是被誤會打小報告的「我」(故事中的「我」是平凡怕事的小男生),再來是不幸碰上「我」鬧情緒的小黑貓,接下來輪到被阿土在激動中打死的烏鴉……

但最教人出其不意的,卻是書中最後一位欺凌對象——他正正是故事開初,對同班同學做盡可惡事情的「討人厭」四人組之一。他在小學威風八面,遇上中學生卻吃大虧了。

打破欺凌循環 仁者必有勇

被欺凌之後,隨便挑一個更弱小的來發泄,往往最快捷省時,所以孩子這邊廂被欺負,那邊廂也可能自覺或不自覺地在欺凌。你也許可以叫這作「黑吃黑」,但我又始終相信,孩子本來都是善良的,只是不知道更好的方法。欺凌是一種要破除的惡性循環,破除需要超乎尋常的勇氣。

扮演書中良心的,是開攤子賣零食的黑輪大叔﹕「你欺負小貓就覺得爽了嗎?這樣心情反而會更糟吧……反覆做這種事,到頭來只會難過而已呀。」但這位大叔不僅會說漂亮話,他還身教,最後換來檔子被砸的麻煩——

「就算這樣,我也不能裝作沒看到。不然心中點燃的燈火會衰弱下去啊。」

視而不見 騙的是自己

遇到欺凌,大人該介入嗎?怎樣介入?這些真是大哉問。但我想,我們起碼該把繪本中的父母反應拿來當反面教材,引以為鑑。他們隨隨便便就打發了孩子的求助——

爸爸說﹕「別跟那人扯上關係就成。」

媽媽說﹕「你只要用功讀書,那種孩子就會遠離你啦。」

故事裏的阿土最後轉校,「我」為自己曾經「裝作沒看到」耿耿於懷,像被刺一直扎着。在畢業典禮的綵排上,他想到小學生涯即將結束,一個衝動站上椅子,在全校師生前大聲告解——

「因為我沒有勇氣……所以看到朋友被霸凌……總是裝作沒看到……

「遭到霸凌,居然只能轉學……這實在太不合理了……

「帶着這種心情成為中學生的話……我不要這樣,所以……」

所以……不要讓心中點燃的燈火衰弱下去。

作者簡介:愛採訪愛孩子,出版作品包括《壹家傻蛋》、《我們的同志孩子》、《死在香港》(合著)。家有兩隻「小學雞」,心願是在這個人人愁着臉當爸媽的年代,努力做好相信孩子的樂媽媽

文﹕蘇美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