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有教:說「好話」的秘訣(下)

上兩回我們分享過,相比起讚賞孩子的外在行為(如:「你幫助妹妹,媽媽欣賞你!」),組別式讚賞——即聚焦及表揚個人內在「好特質」(如:「你真是個樂於助人的孩子!」)會如何影響孩子助人行為的發展。如果幫忙的只是一件易如反掌的事,讚賞他是「樂於助人的孩子」可以令孩子繼續樂於提供協助;但當事情有些微失敗風險時,孩子出手幫忙的比率便大幅下降約六至九成!

家長固然無可能保證孩子每一次均有能力且能成功地幫助別人,也無辦法教導孩子每次都先衡量自己的能力才出手助人(太難、太費時了吧),家長可以如何引導孩子保持着樂於助人的好行為呢?

用廣義讚賞「你是好孩子」

 強調「初心」:幫忙別人,究竟是為什麼?是因為留意到別人有需要?還是自己心中那份「戚戚然」的感覺?又或是為了「呃 like」,建立自己的公共形象?其實家長和孩子的理由都可以很簡單,家長不妨向孩子強調:「助人」就是因為它是「快樂之本」,能幫助別人,自己也開心。

 既然「能幫助別人」,自己就已經開心,當中帶動的歡樂就應該是源於助人行為中的過程,而非其結果。因此家長在回應孩子時宜強調:「助人」時投入了的時間、心思或精神等都很寶貴,即使最後結果未盡人意,未能為受助人帶來最佳的結果,「初心」和過程已經值得嘉許。

 運用「組別式讚賞」來表揚孩子的友善助人行為時,家長可以改為採用一些相對廣義的讚賞,例如「你真是個好孩子」、「有愛心」之類,比如說「你真是好孩子(廣義),幫媽媽手(過程)」。因為「好孩子」的定義其實可以很廣闊,不是由一兩件事情就能定義,因此即使孩子在助人時遇上失敗,自尊也不會輕易地受損,推論覺得自己「不是好人」。

善良的行為會「感染」,大多數孩子均會受到「從眾行為」影響,而跟從身邊人的行為。如果孩子認為身邊有不少的小朋友均樂於助人,自己也會多樂於成為一分子:「你的同學們和你(從眾)都是好孩子(廣義),大家都樂於幫老師忙(過程)。」

家庭有教:說「好話」的秘訣(下)
(插圖:Stephen Y.C. Lo)

文:張溢明(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)、林俊彬(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)

作者簡介: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專家執筆,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,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。http://www.facebook.com/eduhkccfs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32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