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有教:活用情緒詞彙 3招事半功倍

上期我們提及,家長透過運用情緒詞彙來命名孩子的情緒,就能夠讓孩子紓緩負面情緒。家長大概會追問:是否鼓勵孩子用愈多的情緒詞彙來表達,對孩子就愈好呢?不同的心理學研究為我們帶來以下3方面的啟示:

1. 整體而言,孩子對情緒的覺察能力(emotion awareness)愈高,他成長至少年期出現的內化情緒問題(internalizing problems,例如焦慮、抑鬱、恐懼、擔心等)明顯愈少,反之亦然!而其中一項促進孩子情緒覺察能力的方法,就是將情緒,以及引起有關情緒的前因說出來。因此,家長和教師不妨在日常生活中,鼓勵孩子習慣以說話來命名和表達情緒,並將情緒連繫到相關的起因。

2. 另一方面,雖然將情緒詞彙融入生活是好事,但家長都要適可而止。由美國匹茲堡大學、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合組的團隊發現,當人出現負面情緒時,如果要當事人反覆思量事件,以得出更多、所謂更「準確」的情緒字眼,會令人因為資訊過多而感到疲倦,以致未能有效地運用各種方法來調節情緒。相反,如果家長能夠以簡單而準確的詞彙,直截了當地反映孩子的情緒,再適當地將精力轉化為選擇和運用不同的情緒調節方法,就更能配合兒童的成長發展步伐和情緒需要。

多練習 簡而精 安全感

3. 然而不少時候,當孩子面對焦慮或驚慌等負面情緒時,那種驚惶失措的感覺可能會令他難以承受,以致出現即時的大叫大嚷,甚至是歇斯底里的反應。在驚慌失控之中,如果家長能夠首先讓孩子感到安全,孩子就能夠把「情緒詞彙」表達得更加準確。家長不妨在可容許的情况下,以安撫(如:輕拍頭、膊頭、擁抱)、溫柔聆聽和陪伴觀察,支持驚慌中的孩子,好讓孩子更樂意把自己的情緒說出口。研究發現,只有讓悲傷者感到獲得支持,其情緒才能得到紓緩,從而減少負面、甚或抑鬱的「情緒殘餘」(emotion residue)累積,長遠地影響正面情緒的發展。

家庭有教:活用情緒詞彙  3招事半功倍

(illustrated by︰Stephen Y.C.Lo)

至於如何以言語和遊戲來輔助孩子建立情緒詞彙,家長可以收看Take a SIP(Science Informed Parenting)家庭教育短片《同理心‧童你深》,看看家長如何幫助孩子學習用情緒詞彙來表達自己:https://bit.ly/2GCGfxJ

文:張溢明(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)

林俊彬(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)

作者簡介﹕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專家執筆,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,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。www.facebook.com/eduhkccfs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16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