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有教:檢討過去 不如展望將來

上次說到,相對於引發孩子自身的抑制自控能力(「引抑制」指示,例如「不要跑」),家長宜多用「免抑制」指示,引導孩子直接執行家長的指示(「慢慢走」)。今回我們介紹多一種原理相通的說話方式,孩子更易執行,讓家長「免頭痛」。

打翻飲品、果汁,相信孩子們都試過,原因不外乎是不專心(例如邊喝邊玩)、杯子太大、放得太近枱邊等。事後家長除了清理外,大概都會想引導孩子檢討、改正。你會用以下哪種說話方式?

A. 過去式回想:「如果剛才你專心點/把杯子放入枱中間一點,你會有果汁飲嗎?」

B. 將來式展望:「下次吃飯時,如果你暫停玩耍專心吃/把杯子放入枱中間一點,你會有果汁飲嗎?」

兩種說話方式相當接近,惟對一些較年幼或自我抑制能力較弱的孩童而言,效果卻截然不同。說法(A)重點在引導孩子回想過去,年幼至幼稚園生都明白「過去」與「現在」的因果關係,因此孩子難免要首先想起當下的「痛楚」(打翻了果汁),然後抑制相關的負面情緒,去想像那件未有發生、不符事實的事情(counterfactual thinking,即「剛才專心點/把杯子放入枱中間一點」),情况有如「引抑制」指示般,孩子需要應用自我抑制能力,涉及極重的額外認知負擔。

將來式展望 孩子較易跟從

相反,「將來的事無人知」,當家長運用說法(B)來引導孩子展望將來時,小朋友會理解為假設事件(hypothetical thinking),與當下無因果關係,腦海中毋須刻意回想已發生事情的任何細節,亦毋須刻意克服事情所帶來的負面情緒,認知上只需要集中精神去想像將來如何做,就可以享用果汁。因此不難理解,將來式展望檢討就有如「免抑制」指示般,孩子毋須運用自身的抑制能力就能夠執行,孩子較容易跟從,將來就更容易做得好。

用「免抑制」指示能帶動孩子的好行為表現,久而久之,孩子豈非毋須應用和磨練自控能力?當然不是,我們只是希望家長在育兒過程中,明白有更具效率的指導方式,但孩子的自控能力,終究需要家長去促進發展,下回進一步探討。家長如想再進一步了解如何發出有效實際的指示,請收看短片《指點迷津》https://bit.ly/3mWlz3T

家庭有教:檢討過去 不如展望將來
(illustrated by :Stephen Y.C. Lo)

文:張溢明(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)

林俊彬(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)

作者簡介﹕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專家執筆,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,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。www.facebook.com/eduhkccfs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24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