家庭有教:「可持續發展」地追星


(圖:黃清渝)

我們之前一連3篇談及家人和孩子追星的情况和態度,包括與偶像「模擬溝通」(parasocial interactions)的溫暖感覺,「理性、現實、相對」的追星態度,以及與追星家人連結的辦法,目的是讓大家明白「追星」未必是壞事。今回我們看I.D.E.A.這4點,如何讓成人和孩子都「可持續發展」地追星!

Internal:發掘偶像與自身的內在價值

有研究指「粉絲」透過在「模擬溝通」關係中對偶像的欣賞,將偶像的形象投射到自己身上。模仿偶像的行為舉止,能夠令自己增添一份如偶像般的自信與自尊感。相信「粉絲」都會認同「唔可以因為自己發脾氣而輸……大家要堅持,唔好咁容易放棄」(東京奧運劍擊金牌得主張家朗感言)的內在氣魄。

Diversified:接受多元化價值

上回分享過,大家可以透過主動投入家人的視角,去看偶像吸引之處,追星本身可以是一個讓家人之間更連結的媒介。其實每個偶像都有其內在價值可以提煉,人人都有其人生價值。此外,「When life brings the darkest misery,let it be your strongest energy」(摘自歌曲It's OK to be sad),讓我們知道可以選擇和接受困難逆境,更可以將之轉化成自身有用的能量。

Effortful:努力的過去

早前MIRROR舉行演唱會前後,經理人「花姐」分享其中一個片段,就是姜濤早於一年前開始主動設計表演項目,更逼迫她要開始排舞,那份努力真的令人吃驚!難怪花姐在節目中「笨豬跳」前要說:「你哋(MIRROR和ERROR)一定要紅!」(摘自節目《花姐ERROR遊》)。

Aspirational:啟迪將來

追星有助調節心境!尤其在逆境之下,懷着隨遇而安的平靜心境,去適應變幻之餘,仍然緊記姜濤那份「再次變成亞洲第一」的氣魄,去為自己打氣和奮進。

文:張溢明(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顧問暨教育心理學家)

林俊彬(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聯席總監)

作者簡介﹕香港教育大學兒童與家庭科學中心的專家執筆,參考本地及世界各地的家庭研究和臨牀經驗,笑談有效的教養方法。www.facebook.com/eduhkccfs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0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