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座隨筆:經歷患難的提醒

最近,家人接二連三患病,都需要住院接受長期治療。適逢兒子測驗,卻無暇陪伴他溫習,因為我要照顧留院的家人,相比之下,家人更需要我的陪伴,倘若沒有了健康甚至生命,追求學業上的成績,已變得沒有意義。

為分數 放棄親子關係

不久前有新聞報道內地一名媽媽因為兒子數學沒有考到95分,把他丟在路上自己開車走,最後孩子被帶到警署,接他的仍然不是媽媽。那名媽媽選擇了分數,放棄了與孩子的關係。

確實,我也會為了兒子的不勤力而動怒。我從不介意他的步伐比人慢,但我不能接受他「不在意」的態度。分數,只是數字,對於兒子,及格分數60分也是遙遠的。

所以如果我選擇了分數,我也可能像那個媽媽一樣,氣得不再理智,傷害了孩子,也傷害了自己。

夫妻同心 表達關懷

回到醫院的病房,看見小至手抱嬰兒也被插滿了喉管,小女嬰的哭聲聽得連旁人也覺心痛,更何况是她的媽媽。每次走進病房,總是提醒着我,健康不是必然,生命亦然。而我,也曾假想自己的孩子遭遇病患時我會如何面對,但我不敢細想,因為肯定是難以接受的痛。

這段日子,我和丈夫也有很大的反思,便是要好好珍惜與孩子的相處及關係。在病房中,我們體會到父母與孩子的心理需要,亦深深相信,無論患病的是孩子還是父母,他們更需要彼此的連結及陪伴。

最後,也是最重要的提醒,便是在遭遇患難時,夫妻一定要同心。或許是一方要留院照顧病兒,又或許是其中一方患病要留院不能回家相聚,但無論是什麼景况,彼此間的連繫都不能停止,哪怕只是一通電話、短訊,又或是一封信、一張便利貼,都要把你的需要及愛表達出來,讓彼此都能感受到對方的關懷及支持,這樣才有力量繼續走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