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座隨筆:做個為孩子發聲的父母

當施政報告一出爐,作為一個小一生的媽媽,當然先留意教育部分。雖然外界對今次的教育政策都有正面評價,但相比起新加坡教育局宣布進一步取消小一、小二所有考試,我覺得彼邦的消息,更令人鼓舞和安慰。

對於近年愈來愈多學生因受壓於學業而導致情緒出現問題甚至輕生,教育局的做法是增加支援人手如社工、心理學家等,卻沒有正視問題根源,從改善制度着手。我們都知道建立學生信心及提升學習動機才是首要的,但因為在這追求分數的精英制度下,學校要跟上教學進度,也顧不及有沒有時間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、助他們建立自信。而父母也因應學校要求,以分數及考試作為目標,顧不了孩子是否真正享受學習,能力又是否跟上進度。

除跟着制度走還可做什麼?

經濟能力不足以移民或升讀私校的家長,難道就不能為孩子改變什麼嗎?誠然,我也有過掙扎,亦曾經努力嘗試取得平衡——平衡學校要求和兒子的學習能力及程度。但最後為了讓兒子享受學習,配合他的進度,我和兒子放棄了分數。

過程中我亦反思在這制度之下,作為家長,除了跟着制度走,還可以做什麼?有哪些地方可以為孩子發聲?

我能為孩子做的,可能只是不對孩子的功課吹毛求疵,選擇不去求分數,鼓勵孩子為疑問尋求答案,不盲目跟從,以及容許孩子拒絕為獎項而參加活動,只按能力興趣決定參加與否。雖然所做的,都很微小,亦不能改變整個教育制度,但至少我們有盡力為孩子發聲,讓孩子明白父母是與他們同行,也教導孩子面對不能改變的環境時,總要學習面對和克服,並容讓他們有自己的看法,遇疑問時可提問,找答案。

父母鼓勵肯定 比分數重要

我希望孩子繼續勇於求學,享受獲得知識的滿足。而他的自信及滿足,不是來自於分數,而是父母對他的肯定及同行。這段不一樣的路程不容易走過,需要勇氣,也需要堅持。但假若父母能同心、彼此支持鼓勵,再不容易,也是能走過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