客座隨筆﹕德不孤 必有鄰:鼓勵同儕共學

中六課程行將完結,畢業試如箭在弦,氣氛一天比一天緊張。有時行經自修室,總見燈火通明,有的埋首苦讀,操練試題;有的徘徊踱步,口中念念有詞,背誦文章;有的走出門外走廊,捧着書本,與幾個同學切磋交流,你問我答;有的觀摩對方筆記,加以比劃;有的權充導師,試圖授業解惑。此情此景,總叫人會心微笑。考試最後關頭,士氣攸關,學子累積多年功力,是否能發揮內在潛力,把握臨門一腳,玉成其事,還看同輩的學習氣氛。如果班上同學較有危機感,深知「時日無多」,少不免在課室掛上倒數計時器,壁報又應會貼滿「搏盡無悔」、「鼓足幹勁」、「人人有學位」等的標語,定下全班目標,鞭策共勵。別小看這些微不足道的鼓勵,它或許已成功燃起班上某些同學內心的那一團火。

文﹕陳得南

切磋交流 助人自助

學問要切磋才會進步,題目要討論才能看到盲點。同學真誠交流,分享學習心得,擇人之長,互相砥礪才可齊頭並進。有人或會以為自己獨門絕學傾囊相授就會讓人佔了便宜,白白吃虧。恰恰相反,這種交流的過程正是助人自助,既幫人指點迷津,亦有益於自己溫習。獨學而無友,則孤陋而寡聞,我們能把熟知的知識陳述一遍正好可以檢視自己對學問的理解,印證是否已掌握所學,強化學習的信心。交流時,如有同學能提出質疑就更可補足原有的想法,延伸意念,豐富主題。概念的理解如有偏差則可及時修正,迷途知返。在這義助的過程中,自己已在不知不覺間贏得同學的尊重,他日你如有需要,同伴定會義不容辭,伸出援手。同學與同學之間除了有知識的交流,還有友誼的建立,相比起那些自私自利,不願分享筆記,以個人分數為畢生最大成就的人,共同學習多了一份胸襟,一絲溫暖。

凝聚同輩 建立良好學風

我們知道,同輩的影響只會隨孩子的成長而增加,而老師及家長的影響就只會漸次遞減。因此,與其擔心同學的學習表現,不如一起努力,想想如何善加誘導,凝聚同輩的力量,建立共同的目標,發揮協同效應,形成良好的學風。例如多提供機會讓同學於課堂或公開講座分享學習心得,讓同級同學可見賢思齊,讓後學可向其請益,並讓學生懂得欣賞別人的學習成果。此外,從初中起就要建立班內學習小組,鼓勵稟賦不同強項的同學擔任小導師,排解學術疑難,以提升其學習成功感。所謂「德不孤,必有鄰」,有道德的人不會孤單,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。我們相信,不論求道的路上還是追求學問的過程,總有機會遇上知音,如能聚合這班有心人,並讓其他同學模仿學習,潛移默化,奠下學習的習慣,就能建立學習的群體,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