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維特:難分真與假

8歲的細仔不時都會問我:「係唔係真㗎?」看到電視上的故事,如果是卡通動畫的話,他會較易知道那是虛構的,但如果由真人飾演,他就常會疑惑,那是否真正發生過的事?

兒童都會經歷一個充滿幻想、不能確切區分真假的階段,以「魔幻思維」理解世界,我兩個兒子自然也不例外。每當見到孩子入迷於小小腦袋中的魔幻,我也着迷於他們這種夢幻般的特質。

大仔3、4歲的時候,會非常認真地告訴我,對面街的公屋後面就是馬鞍山線的恆安站月台(那公屋位於觀塘)。他會用觀賞金魚一樣的着迷聲線,形容月台上的動態,令我深深感到一種創造自我世界的能力。細仔的創造力沒有那麼強,但比起過分自我的哥哥,卻有更多進入別人世界的能力,同樣地奔馳於幻想之中。

大仔曾擁有異常瑰麗的想像,但這階段也比較短,大約到幼稚園最後一年,他已脫離魔幻心智,開始帶着一份相對機械的知性,去了解和掌握現實世界。所以,當我發現細仔來到8歲,依然輕易相信虛幻,迷失於真假之間,一方面我為人與人的差異而感到有趣,同時也慶幸自己有更長的時間,慢慢觀察孩子這方面的心智變化。

看《深海大冒險》 怕了魷魚八爪魚

我在細仔身上看到,孩子可以既擁有理性的邏輯思考,同時又信奉一套與之相悖的神秘觀。對他來說,視覺的衝擊永遠凌駕其他元素。例如最近他看《屁屁偵探 》 電影,同場加映的《深海大冒險》有一幕是主角遇上巨型魷魚的險况,之後他就怕了任何魷魚、墨魚或八爪魚,甚至是切成八爪魚狀的香腸,他都堅決不吃。

以往我也知道,對於幼小的孩子,眼睛看得見的因果關係是最容易理解的。所以,能清楚展示物理反應的玩具,例如放歪了就會倒下的積木,會遠比只按一個掣就發聲發光的電子玩具,更適合幼兒的發展需要。

現在我卻發現,細仔雖早已告別幼兒階段,暑假後就念小三了,但大多時候仍相信「看得見為真」。所以,當爸爸追看韓劇,他不時會細細聲問我,劇中人「係咪真係做咗嗰件事呢」?那時候,我就要很清晰地分開兩個層次跟他解釋——在故事的層次,那個角色的確做了那件事;但在真實的層次,那名演員只是在做戲,那是假的。

現在的智能電視可以上網,新一代看YouTube視頻比看劇集更多。有一個講述世界各地怪異事件的頻道,我兩個仔都很喜歡看。有一次我問細仔,那些YouTuber說的內容是不是真的,他答我「是真的」,因為視頻裏看到那些怪異事件的相片。

我們難以完全禁止孩子接觸網上資訊。我在大學時初次接觸media literacy(傳媒素養)的概念,其實在現今世代,中小學生都極需要傳媒與資訊素養的教育。我唯有私下時常提醒孩子們,網上看見的東西都不能盡信。

雖然阿仔依然處於難分真與假的階段,但同時,我覺得他愈是經常有疑問,其實也意味他愈來愈有意識想去區分真假,那也是他成長了的信號。就像他和哥哥都愛聽《三國演義 》的故事,他也知道小說內容真假攙雜,最近他說過,想學讀《三國志 》了解真正的歷史。從旁觀察孩子的成長,實在是個寶貴而奧妙的過程。

文:葉杏麗

作者簡介: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。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,得先讓自己幸福。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。

(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,旨在指出相關制度、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,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,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,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、不滿或敵意。)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10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