媽媽維特:媽媽的懊悔

上篇文章提及我在復活節參加了退修營,這個由香港梅村舉辦的4日3夜營,給了我很多的滋養和反思。我們在法師帶領下遠離繁囂,放慢腳步,接受大自然的洗滌,學習擁抱每時每刻當下的幸福。

幸福去到第三天,我卻漸感不安。營中每天都有分享感受的環節,頭兩天我都是如佛般的平安,第三天我卻像小孩般淚腺決堤,告訴組員們胸中被大石壓住。事後回想,壓着我的是一份突襲的懊悔。但一般人聽來,也許會覺得觸動我的那件事尋常而微小。

教兒子邊吃邊換衫「偷時間」

我談的,是孩子用早餐一事。趕出門上學,是香港大多數孩子和家長的每早常規。我兩個兒子個性迥異,老大是急先鋒,出門快手快腳,喜歡早人一步到校。弟弟卻是慢郎中,由起牀到出門死線有40分鐘,他總是滋滋悠悠吃早餐,吃到一半上大號,去完廁所就只剩10分鐘。我不想他減少睡眠,也不想他抑壓去廁所的需要,唯有教他盡量「偷時間」,在如廁後的短短時間內,吃完早餐兼換衫出門。

「偷時間」其實就是在同時同步執行幾件事。我教阿仔,先咬一啖食物,嘴巴咀嚼的時候,手是閒着的,可以「偷」這個空檔去換上衣。到吞了口中餐,雙手就拿起食物再咬一口,然後又繼續換褲子、穿襪子,餘此類推。

細佬由小二復常至現在小三,都保持着大半時間歎慢板、最後10分鐘裙拉褲甩的模式,沒想過為了減少最後的狼狽而在前半部分提速。倒是在最後趕急時,他都會主動按媽媽的教法,邊吃東西邊換衫——儘管在「切換」進食和其他任務的一刻,其實他常常會楞住,忘記接下來要做哪一樣,實際上未必「慳」到太多時間……

我們在禪修營裏的一大學習,是「同一時間只專注一件事」。專注自己的五感,專注此時此刻,察覺當下的環境和身心狀態。行禪時,我們悠閒地走,覺知自己的每一步,覺知與大地的碰觸、當刻身體的狀態。食禪時,我們慢慢進食,真正品嘗每口食物的味道,充分咀嚼而非匆忙吞嚥。當我們這麼做,就能感受進食的幸福,連結當刻的安詳自在。

這不是我初次接觸食禪的概念,但「腦袋知道」從來不等於「心靈收到」。在梅村的認真實踐,令我深切感受到那份可貴的幸福。隨着幸福感累積,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日常,包括「教曉」孩子「一心多用」這件事。

奪去原本享受進食的幸福

我像個發現自己做錯事的孩子,嗚咽着對組員說:「這幾天在梅村,我體會了什麼是幸福,卻發現自己原來奪去了孩子原本就擁有的幸福!享受進食是他的本性,我卻教他背道而馳……而即使我不教他,在講求速度的社會中,他也會接受類似的教化……」那一刻,我深深感到理想與現實的矛盾、自己的懊悔和無力。

讓情緒釋放後,我慢慢平靜下來,以許願的形式應對內心的無力。「也許這刻我沒辦法解決這個矛盾,我唯有交託,相信孩子會有他的造化。將來,也許他會透過其他的因緣,遇上不同的學習,從頭擁抱這份幸福,當中不必通過我。」

害怕自己錯鑄孩子的將來,是父母常見的心魔,只是不同人的魔咒不同,這天我也遇上了。同時,感恩這次懊悔,它提醒我勇敢接受自己可以犯錯,甚至接受自己也可能會非蓄意地傷害孩子,孩子不會這麼容易就垮了。不要把自己、或自己的錯看得太大,不要小看孩子的生命力和上天的引領。

文:葉杏麗

作者簡介:思想與感情澎湃的兩子之母。明白要令身邊人幸福,得先讓自己幸福。盼能活出愛中無枷鎖的真諦。

(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,旨在指出相關制度、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,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,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,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、不滿或敵意。)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50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