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添父能量:「貓爸」不要逃

最近看某電視劇,留意到爸爸的管教角色,普遍擔當着「好人」或協調母子衝突,這現象與澳洲及香港近年的家庭研究不謀而合。香港的研究稱之為「貓爸」現象,研究人員發現,媽媽的管教比爸爸更嚴厲,包括行為規範及心理控制;現代爸爸則不再像昔日那樣嚴格,有些甚至會逃避管教。

心理學家Clifton Watkins解釋,爸爸角色有其根本的重要特質——尤其對兒子而言。作為兒子的性別楷模,「貓爸」對兒子在成長階段的心性健康有什麼影響?希望以下3點可幫助各位爸爸:

爸爸須參與管教 給予兒子正面鼓勵

1. 灌輸對錯分明的價值觀

香港研究指出,若爸爸逃避管教兒子,有可能令兒子不願面對自身錯誤的行為,日後也不太可能再與兒子討論管教問題。現代爸爸與上一代相比,對兒子生活的參與度提升了,當中不乏玩耍和娛樂的時間;但爸爸更需要參與管教和糾正,對兒子有明確的界線和期望。除了糾正錯誤選擇外,還要清楚指出正確選擇的理由,讓兒子了解背後原則,並確保對兒子良好的行為給予積極正面的鼓勵。

2. 建立父子情感依附

有爸爸曾表示,自己管教並不嚴格,不解為何兒子卻愈來愈隱藏自己的感受?52 Things Sons Need from Their Dads: What Fathers Can Do to Build a Lasting Relationship的作者Jay Payleitner指出,原因之一是當兒子帶着情緒找爸爸時,爸爸卻經常反映相反的情緒。文首的電視劇中的兒子向爸爸反映對於排山倒海的練習感到吃力,爸爸卻否定兒子的情緒,更表示男孩要吃點苦才會成功。以上可是各位爸爸的寫照嗎?

與喜樂的人要同樂 與哀哭的人要同哭

建議爸爸們參考聖經的「與喜樂的人要同樂;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」。當兒子帶着明確的情緒來找你時,只需配合他們的情緒,一起慶祝喜悅或一起悲傷,不要對他們的成功潑冷水,也不要遏止他們的悲傷。簡單如「太好了!」或「很傷心是吧?」之類的回應,足以讓兒子感覺到爸爸明白他的感受。待情緒平復後,爸爸可以指導、激勵或提供其他選擇,有助兒子日後選擇爸爸作為情感出口,更願意及放心分享感受。

3. 與媽媽保持「同一隊形」

若兒子因媽媽管教嚴厲,選擇傾向與爸爸更親密,爸爸們別沾沾自喜。外國研究清楚指出,如果夫婦有健康的婚姻及良好的親職協作,作為丈夫和爸爸的滿意度會更高。即使媽媽在管教態度上比自己嚴格,爸爸都要與媽媽保持「同一隊形」,因管教是父母共同的責任,亦是愛兒子的表現。當兒子看到父母互相尊重,常有正面互動,如晚飯時傾談輕鬆話題、欣賞和肯定對方,看到一段美好的婚姻是什麼樣子,他便會明白婚姻價值的重要。兒子可從爸爸身上學習如何愛媽媽,以及如何與異性相處。

有幸見證兒子成長是絕無僅有的人生體驗,盡責的爸爸,不會因為希望表現得仁慈而逃避要履行的角色,因為爸爸們知道男孩需要爸爸參與兒子不同的成長階段,成為他們良好的性別楷模。周日適逢是世界兒童日,希望以上分享讓各位緊記,如何樹立一個好爸爸的榜樣。

文:黃格平(維護家庭基金社工、兩個兒子的爸爸、積極鑽研父子關係)

作者簡介:由一群撐爸爸角色的父母共同寫作,記錄他們怎樣在孩子生命中,築起爸爸形象。好爸爸中心由維護家庭基金設立,深信每個孩子需要好爸爸;爸爸角色可由夫妻共建。

(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,旨在指出相關制度、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,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,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,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、不滿或敵意。)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23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