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親子台:可以對孩子說「不」?

「正面管教」是我們近年都推崇的教養方式,畢竟鼓勵比責罵能帶來更積極的作用。不過,卻別誤會在教養的過程中,正面管教等於不能說「不」。無論任何時候,我們都是一個有血有肉(甚至有淚)的人,因此,我們可以有自己的感受與原則,千萬不要以為,作為母親後,我們就沒有說「不」的權利。以下3點,是常見的誤解。

媽媽重視孩子需要

誤解1. 對孩子好的事,就一定不能說「不」

這是一個很常見的誤解,舉一個實際例子,大家會更易明白。小朋友是需要感受到愛,因此給孩子擁抱或親親他,對孩子是好事。

但這並不表示,在任何時間孩子想我們給他擁抱,也必須9秒9極速回應。有時候,可能我們正在忙,也有可能是剛好已抱着妹妹。我們可以讓孩子知道,他的需要我聽見了,我們重視並會回應,但「不是現在」。可以在大家都感覺舒適的情况下,給孩子大大的擁抱。這也是一個讓孩子清楚的信息,孩子的需要,媽媽重視。同樣,媽媽(及其他兄弟姊妹)的感受及需要,也要重視。

誤解2. 預先說「不」,是我們小題大做

不是的,預先說「不」,只是我們希望出現更少失誤而已。既然明知孩子過累時,情緒將會一發不可收拾。那麼,在孩子說再多玩半小時前,我們就堅定地說「不」。對,預先說「不」,可以省去大家半小時後收拾殘局的苦惱,為何不作這明智的選擇。

同樣地,當孩子用畫紙與蠟筆繪圖已能自得其樂,而半小時後就已經是晚飯時間,若這時他要求用水彩畫畫,我們可以果斷地說「不」,因為大家都不想在短時間內處理收拾及清潔畫具帶來的麻煩。這不是我們小題大做,是免卻新一波爭吵。

誤解3. 說「不」後,孩子爆發代表我們失敗

也許我們都試過,冷靜而又堅定地拒絕孩子那一刻,我們以為自己成功了。然後,卻換來小朋友的情緒大爆發,礙於面子或孩子的狂號哭聲,我們覺得自己失敗了。

明明已經用最平靜的語調,最明白事理的說法告訴孩子「我聽到你想繼續玩,不過我現在要先停一下,因為我要去預備晚餐」、「不可以的,這條路是要牽着我的手一起走的」。儘管如此,他都是要大哭一番。

孩子需釋放情緒

首先,孩子表達情緒,不代表我們失敗。孩子的情緒,是需要釋放出來的。第二,這情緒可能有更多背後原因,我們的「不」只是一個引爆點而已,但無論如何,我們願意接納孩子有情緒。愈接納情緒,孩子愈能在發泄後回復過來。請相信,日子有功,我們會看到成果的。

說「不」的背後,不是因為自私,而是我們與孩子的感受同樣重要。我們都需要空間讓自己的感受被重視與尊重,更快樂的我們,會帶來更健康的親子關係,更快樂的孩子與家庭。

文:Hello Bonnie

作者簡介:修讀國際關係,成為兩女之母後變身3職媽媽,在小助教鞭策下,完成兒童與家庭教育碩士,仍繼續在工作、讀書及湊女角色中努力掙扎。網誌:FB.com/hellobonniemami

(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,旨在指出相關制度、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,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,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,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、不滿或敵意。)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403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