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理心學堂:青春期的腦內風暴

與衝動、壞脾氣、難溝通的青春期子女相處,令不少家長經歷各樣的煩惱和挫折。有家長曾和我分享:「兒子到了青春期,就變了陌生人,大家的摩擦快將原來不錯的關係變為負資產。」

其實孩子從出生至20多歲,大腦一直處於不斷發育的過程,而各個部位的發育時間有先有後。想了解青少年的行為,可從解構大腦的發展開始。

人類大腦的前額葉皮質,主要負責高級認知功能,當中包括作決定、計劃、抑制衝動等,同時也跟社交聯繫、理解他人和自我認知有關,它很重要卻最遲(一般約到25歲)才發育完成。

就在前額葉還在緩慢成長時,負責管理記憶、情緒和感受獎勵的邊緣系統這部分,則在15歲以前便發育成熟。相對於成人思考時會運用前額葉作計劃和判斷,青少年卻常常用和爬蟲類一樣原始的杏仁核(amygdala)去回應別人的情緒。這意味着青少年雖然和成人一樣能夠感知情緒,但缺少成人般的情緒和行為自我調節能力,難像成人一樣作出理性的決定,亦令青少年容易在初解讀情緒時,發生判斷錯誤而造成反應過度,或沒來由的脾氣。

另外,人類的內側前額葉區域在社交場合的活躍度會在約15歲時到達頂峰,這也解釋了為什麼青少年會比成人更易焦慮。他們的自我意識極度強烈,對一切關於自己的評論也很在乎。但成人早就習慣了這種「自我意識」,面對其他人的審視也會較淡然。事實上,內側前額葉在社交場合的活躍,除了令青少年緊張別人的目光,還懼怕被同伴排斥,這也解釋了家長為何覺得青少年子女會「朋友大過天」。

信任代質問 適時擁抱

父母很多時候都感到和青春期的孩子難相處,尤其是給予意見/批評時,子女「一言九頂」的反叛行為,會令他們擔心孩子做錯而不自省,甚至招致更嚴重的行為問題。但其實這些憂慮,多是出於父母不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發展狀况和心態有關。筆者基於大腦發展特徵,跟各位總結一下如何與青春期子女相處、同行︰

1. 青春期孩子的前額葉皮質發育不成熟,容易出現「理智」戰勝不了「情感」的衝動,父母在此時別硬碰硬,最好讓大家先冷靜,別在子女激動時火上加油。因為衝突時言語易帶苦毒,宜以關心取代命令,試用「我」的信息(I message)作為溝通的第一步。可試試描述具體事件,再表達自己的感受,以及對他/她的期待。

2. 要了解青少年的內側前額葉很活躍,對別人的評價很敏感,避免當着外人,尤其是他的朋友前作批評。即使在家裏批評孩子,也要點到即止,別喋喋不休,因為他們的認知發展水平和成人已經非常接近,你批評他時,如果有道理,說一次他就懂。若真的關注或擔心子女的狀况,以「我相信你有(知道)……」的信任態度代替懷疑的質問口脗,或一個適時的擁抱可能比說大道理來得更有力量。青少年可能嘴硬不認錯但心裏明白,家長再不停講道理而缺乏理解及包容的態度,他的叛逆情緒就出來了;而控制情緒的前額葉皮質還沒發育成熟,抑制不了和你爭吵的衝動。一來一往,便容易讓大家蔓延至其他未梳理的親子關係衝突,令風暴愈演愈烈。

各位家長,還記得你的青春期嗎?還記得你對建立自我價值認同的躁動、迷惑與徬徨嗎?面對即將或已進入青春期的孩子,若家長依舊保持當初懷孕時會找育兒書去了解、去學習的心態,並嘗試站在子女的視角理解他們的需要,以及調節當中的相處和管教方式,相信更能體現父母在孩子成長旅途中的護航價值。

文:廖潤鳳(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註冊社工)

作者簡介﹕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重視個人身心發展,以及健康的親子和家庭關係。青年會致力提倡品德教育、文化承傳、康樂體育等發展,彰顯「非以役人,乃役於人」的服務精神。

[Happy PaMa 教得樂 第366期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