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職爸爸:人肉搜尋.沒有不陌生的人

電影《人肉搜尋》全部情節都透過電腦或手機屏幕呈現。接近兩小時,從一開始交代女兒的成長,母親患病離世,到青春期的女兒突然失蹤,單親爸爸不得不透過互聯網和社交媒體搜尋女兒失蹤的蛛絲馬迹。直到令人驚奇的結局,觀眾一直望着屏幕顯示的劇情推進,不但沒有呵欠連連,反而在不知不覺之間,完全代入了主角的角色。電影手法巧妙,堪稱為今年第一奇片。

電影《人肉搜尋》劇照

屏幕上的焦點,上下左右,騰挪翻滾;屏幕上的短訊,或短或長,或徐或疾,都在透露主人的心聲。寫好了短訊,停頓了一下,還是刪除了。忐忑、生氣、顧慮、寬容、小心翼翼……百般表情都寫在那一刻的屏幕變化。

青少年活在另一世界

青少年活在社交媒體和網絡包圍的世界,這世界,家長未必熟悉。父母因為某種理由,突然闖入了兒女的這個世界,難免驚恐。「這是我熟悉的女兒嗎?」成了編劇筆下最顯而易見的對白。

透過網絡,家長額角一邊滲汗,一邊痛苦地記下內心的呢喃:「原來她……原來她……原來她……」

家長以為同住一屋,看着孩子長大,就能熟悉孩子的一切。但現實是,你並不熟悉孩子,正如子女其實也不熟悉他們的爸爸和媽媽。大家只是活在同一間房子裏,不代表大家都活在同一個世界裏。

孩子的興趣,孩子的朋友,孩子的渴望,孩子的痛,隨着孩子長大,愈飄愈遠。

當家長進入自己茫無所知而孩子經常瀏覽的網站,家長像在看一齣沒有事先張揚的驚慄片。妖魔鬼怪固然層出不窮,更糟糕的是,內心的愧疚愈來愈無所遁形。當孩子這樣做的時候,我在哪裏呢?孩子遇到這麼大的困難,為什麼不去找我求救呢?

然後,你真的後悔你沒有及早趕上社交網絡的年代。

再然後,你發現,網絡世界的子女,也不是真正的子女。那不過是一面鏡子的一部分。前述電影裏就有許多男主角爸爸只基於社交網絡留言的「誤判」。

大數據不是一切

無數推銷網絡的人會告訴你,數字不會說謊,看一個人搜尋什麼網頁,停留在什麼資訊,購買了什麼、上載了什麼、下載了什麼,花了多少時間在做什麼……經過人工智能分析,就可以知道你是怎樣的人,比你家裏任何一個成員更清楚。可是,從一個人接觸的資訊和對這種資訊的反饋,真的就可以了解或者判斷一個人嗎?一個人並不是完全由數據組成的。

沒有上網的一刻,一個擁抱,一個笑容,一次若隱若現的擔心,一次埋藏在心底裏的祈禱,很多時候都無法變成數據。搜尋得了的,不過是一個人複雜和豐富的內心的冰山一角。臉書和網絡瀏覽蹤迹不過是生命的一隅。

我們想明白自己所愛的人,可是,想搜尋,太關心,反而變成蒙蔽。

即使有或者沒有網絡,你都無法真正熟悉一個人的全部。

其實何必熟悉一切呢?陌生,就不能愛上對方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