半個瑞典人:毛公仔修行

究竟一個孩子可以擁有幾多個毛公仔?為何大人買禮物給孩子常避不開毛公仔?

去年暑假大掃除一幕:我和三個女夾手夾腳從玩具儲物室裏搬出巨籃大桶兼細箱,全數傾倒出來一刻,滿地滿佈密麻麻大中細毛公仔,用眼數數有超過一百個!

阿娘當時大震驚,心理兼生理反應令我成身痕,同時發號施令:「逐個看,有留念價值的方准留低!其餘的統統丟到這膠袋!」我提高手中非同凡響的黑色垃圾膠袋強調之,這是建築材料店買回來超特加大碼裝,女兒蹲在裏面包起來也行。

「每個毛公仔都有生命」

兩個大女兒面面相覷,開始扮哭臉說:「每個毛公仔都重要的啊!」旁邊的妹妹更為肉緊:「每個毛公仔都有生命的啊媽媽!」對於小女兒這個獨特的個人信念,我一向尊重,深知隨着歲月飛奔,她慢慢會改口,因為兩個姊姊也曾是「毛公仔有生命」的教徒。

於是我刑警上身拷問:「既然又重要又有生命,為何他們多年來一直逼作一團,住在密室裏面?簡直像囚犯。」須知此時頓一頓的重要,有令對方反思的效果。果然,空氣沉澱中,三個女扁嘴中,編劇阿媽乘勢轉用軟功:「豆豆你記得超市門外的乞丐嗎?地上有一幅相,有她和幾個孩子的記得嗎?不如你幫手揀一些毛公仔送給她們好嗎?她們的媽媽在瑞典……」下刪一千字。

有動力便有助撥開雲霧,正如我在早晨鼓勵自己:「買完餸、剪完草、焗完麵包、煮完飯、洗完衫、掃完地、食完飯、搞好晒夜晚,就可以冲杯茶歎番本好書!」

童年回憶湧上心頭 「再見了」

「斷捨離」是無分年紀的,應該是每個俗世女子延續一世的修行。什麼才是身外物?怎樣才算有價值?肯定難答過「你愛我嗎」?身外物的「該煨」處,在於有時未必關自己事。

三個女由未出世已開始收到毛公仔為禮物,阿媽阿嫲預送的,應該穩佔「最有紀念排行榜首」,回港探親一轉,回來半個篋是阿婆阿姨阿姨婆等等送的愛心公仔,見證親友榮升一級的喜悅。

為了扮民主又企圖啟發女兒,我提出「向逐個毛公仔說再見」的神聖儀式。兩個大女兒踏進了叮噹時光機,跟四五六七八九十歲的自己重遇,「咕嚦!二手店跌失,後來媽媽找到這個似樣的!」「露薏絲!以前晚晚一齊睡的!」「黑仔!一定要留低!」一幕幕童年回憶錄,好多個感嘆號,一一在媽媽眼前上演。我們大笑着,時而笑到喊。最後,有名字有故事的毛毛公仔留低。把超特大膠袋封口前,女兒向裏面的毛毛公仔說再見,還有一句媽媽沒教的「多謝」!

多謝毛公仔,讓我也上了寶貴的一課!